優化營商環境是培育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近年來,圍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多部門相繼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我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群眾和企業獲得感不斷增強。2024年4月2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指出,優化營商環境是提振社會信心、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后勁的重要抓手。對督查調研發現的問題,有關地方和部門要高度重視,聚焦促進公平競爭、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破除市場壁壘、擴大對外開放、優化政務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痛點難點,拿出務實管用的舉措,切實加以解決。
近幾年,遵化籍企業家“旺年鴻紅木文化博物館”項目負責人宋曉軍四處求助反映遵化市對旺年鴻博物館及城西工業園區民營項目“新官不理舊帳”,不兌現招商引資承諾,導致他所投資2.2億的旺年鴻紅木文化博物館爛尾擱置。
據宋曉軍反映,2012年,宋曉軍開始謀劃旺年鴻紅木博物館項目,當時他考慮到地緣優勢,計劃將項目地址初選于北京昌平區。當時的遵化市委領導多次找他進行洽談,詳細介紹了遵化的招商政策、項目建設環境等情況。并承諾優惠貸款利率、土地政策等條件,宋曉軍出于對遵化政府的信任,考慮他本人做為遵化人,應該為家鄉出一份力量。于是最終決定將博物館項目改為落戶遵化。
宋曉軍本人對紅木及紅木家具有著特別的愛好,同時紅木文化產業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與本地經濟轉型合拍,也真正能夠為家鄉做些實事,因此他決心依托紅木文化博物館這一個平臺,把遵化這一產業做強、做精,并向全國給予推廣,讓更多的人用上遵化制作的正宗皇家家具,并帶動本地相關產業的發展。
據介紹,遵化市旺年鴻紅木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旺年鴻)是遵化市2012年政府招商引資項目,由遵化市發改委立項,并于2012年底市政府規委會通過。“并約定旺年鴻先期墊付資金建設博物館,后期由政府介入,合并建設為遵化博物館(遵化博物館2008年立項,時至今日,因各種原因一直未進行建設)。并幫助辦理銀行貸款,修通旺年鴻東側的文山路和華山路,配套建設天然氣、供熱供暖管道、上下水及排污管線、有線電視及寬帶網等基礎設施。”宋曉軍說。
據宋曉軍表示,2013年6月,旺年鴻項目開工建設。2014年底一期工程完工。我共投資2.2億元,博物館收藏木工工具、紅木家具、民間各類老物件等藏品上百件。作為遵化文化產業標桿,旺年鴻于同年榮獲河北省十大文化產業項目。2017年,被遵化市委宣傳部授予“優秀文化博物館”稱號。
2015年,在旺年鴻完成基礎建設,準備大展拳腳之時,遵化市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新上任的遵化市某領導以該項目是“資源城市搞文化產業純屬亂彈琴”為由強制叫停項目建設。隨后,廢棄了“西擴,南拓,東限,北控”的遵化城市規劃,改為發展東部新區。這一規劃的改變,致使包括旺年鴻在內的西部工業區企業處于尷尬境地。
據當年遵化市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5至2016年要“謀劃包裝文化產業項目”,“力爭將紅木文化產業園創建為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區”;而到了2017年至2018年卻只字不提紅木文化產業。旺年鴻負責人多次向主管部門反映項目建設規劃及存在的問題,請求盡快落實兌現承諾的優惠政策,卻被相關部門敷衍拖沓不理,致使銀行貸款承諾落空,博物館內裝工程建設停工、后續項目全面荒廢,目前博物館生存舉步維艱。
一個原本大有可為,投資兩億多元的省級重點文化產業項目,還沒開始發展,就這樣被拍到沙灘上,旺年鴻全面陷入生存絕境。幾十畝地,上萬平米樓房空置,給企業、國家、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和不良影響。
不得以,宋曉軍通過相關信訪渠道反映問題,但相關部門沒有給出解決方案,當地銀行連正常業務也不敢為旺年鴻辦理貸款,也沒有任何主管領導到旺年鴻調研情況。
《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強調,要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健全對各類所有制經濟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穩定的預期。
遵化企業家旺年鴻項目負責人宋曉軍的求助和反映的是否屬實?遵化市的營商環境到底如何?從2015年至今已有9年時間,做為旁觀者我們不得而知,希望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各級部門能夠引起重視,調查清楚該事件真相,扳倒阻礙企業發展的絆腳石,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出臺有效措施,切實保護好民營企業的生存和健康發展。嚴格貫徹落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