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4月4日電 (鐘旖 景詩雁)厚養禮葬、文明節儉、生態環保是現代殯葬新風尚。記者4日從重慶市民政局獲悉,截至2022年底,該市共有26個區縣54個公墓開辟節地生態葬式墓區89個,包含壁葬、室內葬、塔葬、樹葬、花葬、草坪葬、生態葬、家庭成員合葬等墓型,總占地面積95279平方米。
據介紹,節地生態安葬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生態安葬全程不焚香燭、不燒紙,將逝者骨灰放置在環保可降解的骨灰罐內,深埋于花壇之下。花壇上種植花草,骨灰壇自行降解后,可讓逝者回歸自然。”位于重慶市南岸區的靈安陵園相關負責人吳化江介紹,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靈安陵園就開始發展多形態節地生態葬式的規劃、建設,經過多年發展,靈安陵園節地葬占比已達33.8%以上。
“除了傳統的墓地選擇,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節地生態葬。”重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重慶市各經營性公墓均建有生態安葬園區,以免費或低價位的方式引導市民選擇。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全面推進綠色生態殯葬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的安葬需求,2018年,重慶市民政局和重慶市財政局發布《重慶市困難群眾節地生態安葬補貼實施辦法》,部分區縣也相繼制定了節地生態安葬減免和獎補政策。數據顯示,2022年重慶為100余名困難群眾節地生態安葬補貼30余萬元。
“這些年,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越來越多人選擇了節地生態葬。”重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稱,截至2022年底,全市54個公墓開辟節地生態葬式墓區89個,總占地面積95279平方米,規劃安葬297348位,已安葬57526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