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2日22時30分左右,在統計了75%至90%的選票后,波黑主席團3名成員名單鎖定。波黑主席團行使國家元首職責,由波什尼亞克族(波族)、克羅地亞族(克族)和塞爾維亞族(塞族)3族各1名代表組成,任期4年。主席團主席為輪值制,由3族代表每8個月輪換執政。
在波黑主席團波族成員競選中,來自社會民主黨的丹尼斯·貝奇羅維奇處于領先地位,獲得主席團波族成員資格。在波黑主席團克族成員競選中,來自民主陣線黨的熱利科·科姆希奇遙遙領先,獲得連任,再次當選為波黑主席團克族成員。在波黑主席團塞族成員競選中,來自獨立社會民主人士聯盟的熱利卡·奇亞諾維奇打敗競爭對手,當選為波黑主席團塞族成員,她也是現任波黑塞族共和國總統。
1992年3月,波黑就國家是否獨立舉行全民公決,波族和克族贊成獨立,塞族抵制投票。波黑戰爭爆發。1992年5月22日,波黑加入聯合國。1995年11月21日,《代頓和平協議》簽署,波黑戰爭結束。根據《代頓和平協議》,波黑由兩個自治實體組成,即穆克聯邦和塞族共和國。
波黑兩個實體穆克聯邦與塞族共和國的選舉也于10月2日舉行。選民將分別選舉98名穆克聯邦議會成員和83名塞族共和國議會成員。塞族共和國總統與兩名副總統也將于當日選舉產生。穆克聯邦的總統并非由選民直選,將由其議會新成員選舉產生。據選舉委員會主席蘇阿德·阿爾瑙托維奇介紹,當天波黑大選的投票率為50%,比2018年減少4%。(總臺記者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