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6月3日電 (唐凡 徐珊珊)3日,江蘇省民政廳、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地方志辦公室聯合發布江蘇省首批100個紅色地名,弘揚紅色文化。
100個紅色地名中,按類別分:村落區片18個,紀念地和建筑物76個,山河湖島6個;按年代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88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4個,改革開放時期8個。
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戚錫生表示,地名是歷史的重要載體。紅色地名承載黨領導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和感人事跡,是江蘇大地上的紅色烙印,是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紅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
其中,周恩來故居、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舊址等紅色地名,是周恩來留在江蘇的紅色印跡。
雨花臺烈士陵園是數以萬計的共產黨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革命志士、愛國人士的遇難地,承載了雨花英烈們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的部隊中,有一支以江蘇地名命名的英雄連隊——劉老莊連英模部隊方隊。
時代楷模中,“一生守一島”的王繼才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趙亞夫,以他們的感人事跡,賦予了灌云開山島、句容戴莊以新時代的紅色內涵。
為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入融合,江蘇省民政部門結合地名工作實際,開展“保護地名文化、記住美麗鄉愁”鄉村地名信息服務提升行動,扎實為群眾辦好實事。
下一步,圍繞文化強省建設,江蘇將不斷完善地名信息,留存鄉愁記憶,依托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以鄉鎮、群眾性自治組織、農村居民點、重要自然地理實體等地名類別為重點,補充完善鄉村地名信息,讓人民群眾在互聯網上就能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開展地名文化遺產評價認定,設置地名文化碑牌,保護傳承弘揚優秀地名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