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銅陵3月30日電(李曙 張俊)在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鐘鳴鎮水龍村,有一位81歲的耄耋老人葉官山,每天他都會來到村里的烈士墓前清掃落葉雜物,向前來祭奠的市民講述著革命烈士的事跡,至今已經整整37年時間。
據了解,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三支隊五團和新四軍七師臨江團,在鐘鳴鎮水龍村一帶與日寇和反動派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犧牲了30位先烈。年幼的葉官山親眼看見過烈士的遺骸,先烈們的悲壯一直藏在他心靈深處。

1985年,葉官山向當地村委會提出重建烈士墓的建議,得到積極回應,并得到21位離退休老同志慷慨相助。老同志們慷慨解囊,籌資3000多元,核實了烈士們所在部隊和掩埋地點,撿遺骨30具,裝在30個大蓋缽內,安放在用大青石條砌成的大墳冢內。于是,一座高2米、寬1.5米的白色大理石烈士墓碑,就在水龍山麓的葉村村民組村口豎立而起。
當時,葉官山是這座烈士墓所在地唯一的一名共產黨員,于是他主動擔當守護烈士墓的責任,立誓用畢生精力維護烈士墓,宣傳和弘揚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為了讓烈士安眠在蒼松翠柏中,他徒步到十公里外的南陵縣丫山鎮林場尋來一些名貴樹苗,栽在墓地四周。如今,雪松、玉蘭、龍柏、水杉等樹木圍繞著的烈士墓地,花木扶疏、綠陰蒼翠。

自從擔負起守護英烈的重任,葉官山一天一次清掃墓地,有時一天兩次,割除墓地雜草,清掃枯葉雜物。烈士墓碑上的碑文日久油漆剝落不清,他就購買油漆請當地老師幫助細心描一遍,以保持字跡清晰醒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未間斷。
“現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的,我們得以感恩心情做這些。只要我還能動,還能下得了床,我就要把守護烈士墓工作做好,做到底。”葉官山表示,他不僅自己要做一輩子守墓人,如果離開人世,子孫們要接過擔子,讓這座墓地一直有人守著,讓這些烈士們一直有人陪著。
三十七年來,葉官山以一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表達了他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如今,葉官山守護的烈士墓已成為銅陵市義安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葉官山老人先后榮獲首屆“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獎”、“中國好人榜”金質獎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