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1月25日電 (王昊昊 徐志雄)5年脫貧477.6萬人,累計51個縣、6920個村、682萬人甩掉貧困“帽子”。25日揭幕的湖南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湖南省人民政府代省長毛偉明嗮出“十三五”時期湖南精準扶貧成績單。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
湖南官方統計,過去五年,該省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299元預計增至12206元,年均增長39.6%;貧困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575元預計增至12365元,年均增長10.3%。
毛偉明當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過去五年,湖南經濟實力躍上了新臺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五年跨越兩個萬億臺階。2020年,湖南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8%,總量突破4萬億元。
這五年,湖南高質量發展邁出了新步伐。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6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地方稅收、地方收入、全口徑稅收、財政總收入分別邁上“2345”千億臺階,非稅占比下降11.1個百分點。
創新開放催生了新動力。研發投入強度預計提升0.65個百分點左右,獲國家科技一等獎10項,“三超”“三深”科技成果世界領先,高新技術企業凈增6804家、達8621家。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中非經貿博覽會落戶湖南,海關機構實現市州全覆蓋,進出口年均增幅全國第一,實際使用外資826億美元,實際到位內資3.1萬億元。
報告指出,“十三五”期間,湖南的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材料成為萬億元產業,千億元企業實現零的突破、達到3個。目前,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的企業資產、收入、利潤總額均居全國之首,4家企業入圍全球工程機械制造業企業50強,三一重工市值超過日本小松,躍居行業全球第二。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成為該領域全球最大產業集群,電力機車產品占全球市場份額27%,居全球第一。
毛偉明表示,“十四五”時期,湖南將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