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慧眼”(HXMT)衛星團隊通過對X射線吸積脈沖星GRO J008-57的詳細觀測,采用直接測量的方法得到該脈沖星表面磁場強度為約10億特斯拉,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直接且非常可靠地測量到的宇宙中的最強磁場。
這一主要由中科院高能所與德國圖賓根大學合作完成的重大天文科研成果論文,近期已在國際著名期刊《天體物理學報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ApJL)上發表。

中科院高能所介紹說,2017年8月,科研人員利用慧眼衛星對X射線吸積脈沖星GRO J1008-57的一次暴發活動進行詳細觀測,首次在其X射線能譜中以高于20倍標準偏差的高置信度(科學界確認科學發現的標準一般是5倍-20倍標準偏差)在90千電子伏特(keV)附近發現了一條回旋吸收線。根據理論推斷,該回旋吸收線對應的中子星表面磁場強度高達約10億特斯拉,比目前地球實驗室中能夠產生的幾十特斯拉的最強磁場高幾千萬倍。
“慧眼”是中國第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搭載有高能、中能、低能X射線望遠鏡三種科學載荷和空間環境監測器,觀測能區為1-250keV。與國外的X射線衛星相比,“慧眼”衛星具有覆蓋能段寬、在高能X射線能段的有效面積最大、時間分辨率高、探測死時間很小、觀測強源沒有光子堆積效應等突出優點,因此具有探測高能量的回旋吸收線的獨特能力。
中子星是宇宙中具有最強磁場的天體,其X射線雙星系統由中子星與其伴隨恒星組成,伴隨恒星的氣體在中子星的強引力作用下落向中子星,形成圍繞中子星高速轉動的氣體盤,稱為吸積盤。如果磁場較強,吸積盤上的等離子體將沿著磁力線落到中子星表面,并發出強烈的X射線輻射。
科研團隊指出,由于中子星的轉動,X射線發射區隨之旋轉,形成周期性的X射線脈沖信號,因此這類天體也被稱為“X射線吸積脈沖星”。大量觀測發現,這一類天體在X射線輻射能譜上會出現“凹陷”結構,理論認為這是電子在磁場中回旋共振散射造成,因此被稱為回旋吸收線,吸收線處的能量對應著磁場強度,利用該現象可以直接測量中子星表面附近的磁場強度。
據了解,“慧眼”衛星最早于1993年由中科院高能所李惕碚、吳枚等人提出,于2017年6月發射升空,中科院高能所負責衛星有效載荷、地面應用系統和科學研究工作。(完)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5891748", container: "_i630znox87b", async: true });[img]//cpro.baidustatic.com/cpro/ui/cm.js" async="async" defer="def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