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化寺古銀杏樹已加裝護欄
相關部門已對環境進行整治 復壯方案計劃明年初實施
追蹤報道
“崇化寺古銀杏樹胸徑長停,日漸凋零、亟待搶救……”近日,本報刊發的《崇化寺300余歲銀杏長勢衰弱亟待搶救》報道引起門頭溝區和北京市相關部門關注。北京青年報記者日前回訪了解到,為延長崇化寺古銀杏樹的壽命,園林綠化部門進行了環境整治并安裝護欄,復壯方案也正在籌備之中。
崇化寺遺址位于門頭溝區龍泉鎮城子村,古建筑蕩然無存,唯有三株古銀杏樹頑強存活,見證著寺院興衰。這三株古樹中有兩株樹齡超過300年,一株樹齡約160年。此前有文保志愿者發現,三株古樹枝葉稀松、樹皮焦枯、樹冠雜亂、死杈繁多,珍貴的“活文物”亟待搶救。11月19日,北青報以《崇化寺300余歲銀杏長勢衰弱亟待搶救》為題對此進行了報道。
時隔近一個月,北青報記者回訪發現,相關部門已經為古樹安裝了五邊形金屬護欄,同時對護欄內的荒草、雜物等進行清理,現場環境明顯改善。但在距古樹約10米處,仍堆積有碎磚、水泥疙瘩等建筑垃圾。曾多次考察崇化寺遺址的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秘書長梁欣立表示,近年來因復建寺廟,施工隊反復進駐崇化寺遺址,因此遺留下多處建筑垃圾。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羅菊春認為,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石灰,如逢雨季,流淌的石灰水滲入附近土壤,很容易污染到樹根,這對于古樹極為致命。
門頭溝區園林綠化局園林科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北青報報道此事后,市園林綠化局和區政府都很重視,他們與屬地鎮政府工作人員一起去崇化寺遺址了解相關情況。參照《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古樹名木應以樹冠垂直投影之外三米為界劃定保護范圍,因此他們為三株古樹安裝了護欄,并對保護范圍內的雜草、雜物、可燃物進行了清理。
至于古樹長勢衰弱的情況,工作人員表示,整治環境、安裝護欄僅僅是第一步。對于古樹樹皮脫落處,他們正在制作模板,爭取今年年底完成覆蓋。接下來還將做進一步的復壯方案,讓養分更快接觸到樹根,計劃明年實施。2020年年初,將對門頭溝全區的古樹名木重新普查,發現問題會及時補救或更正。
此外,北青報記者在現場還發現,北京市園林綠化局2017年為崇化寺古銀杏樹安裝了新版樹牌,但用手機掃描樹牌上的二維碼,生成的卻是錯誤信息。古樹所在地名為崇化莊,樹牌位置信息卻錯記為“崇花莊”。就樹牌信息錯誤的問題,工作人員稱他們無法更改,但已向上級主管單位匯報,正在想辦法解決。文并攝/本報記者 崔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