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天下)WTO上訴機構擺脫危機“道阻且長”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李曉喻)12月10日,隨著兩位成員任期屆滿,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將只剩一位成員,低于保持有效運行的人數下限。至此,全球貿易“最高法院”將徹底陷入癱瘓,有WTO“牙齒”之稱的爭端解決機制也將名存實亡。
分析人士認為,在這個問題上,WTO四個主要成員中、美、歐、日基本可以分為兩大派:
一派是美國。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陳鳳英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美國認為WTO爭端解決機制作出的裁決時常損害美國經濟利益,因此以拖延上訴機構成員遴選這種極端方式,迫使上訴機構按照美國意圖進行徹底改革。
據WTO統計,1995年至2018年11月,美國在爭端解決機制中作為被告的案例高達151例,歐盟、加拿大、中國、韓國、巴西和印度是對美國發起訴訟最多的經濟體。近年來美國發起的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行動,也被相關國家訴諸WTO。
陳鳳英稱,在此情況下,美國的意圖實質上就是要減少WTO對美國貿易行為的約束,重塑對美國有利的游戲規則,在多邊領域實現“美國優先”。
另一派是中國、歐盟、日本。這三者雖然都主張維護并強化爭端解決機制,但整體利益訴求并不完全相同。
中方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一直在積極推動解決上訴機構問題。除了與115個成員提交了關于啟動上訴機構遴選的提案外,中方還聯合歐盟等40個成員提交了關于上訴機構改革的提案,積極參與磋商,努力爭取WTO成員形成共識。
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的歐盟、日本亦希望盡快恢復爭端解決機制功能。歐盟去年9月提交的WTO改革方案包含了六點挽救爭端解決機制,化解其停擺危機的建議。同年11月,歐盟還組建了針對上訴機構危機的改革陣營,與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新西蘭等提交了打破爭端解決機制僵局的具體措施建議。
“歐盟一直主張依靠國際規則和制度來保障公平貿易,這與美國的訴求有根本分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倪月菊表示,以規則為基礎的爭端解決機制是多邊貿易體制的支柱,這一點“已經融入日本的戰略思想”。此外,日本在美國貿易伙伴“逆差排行榜”上位列第三,是美國貿易保護政策的“受害者”。因此,日本也支持把爭端解決機制作為WTO改革優先事項,促該機制正常運轉。
不過,在重新界定“發展中國家”成員的標準和待遇,強化對所謂“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打擊,追求“對等貿易”等方面,日本、歐盟與美國所持立場比較接近。此外,日歐對美國經濟的依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二者對WTO改革的主張。
倪月菊稱,由于自身地緣政治、經濟局限,日本在WTO改革問題上不可避免受到美國掣肘,在與中國協商有關WTO改革時也不能不受到美國的影響。
學者認為,考慮到美國把上訴機構和其他WTO改革議題捆綁起來,以上訴機構存亡為籌碼要求其他WTO成員同意美國對WTO改革方案的策略,盡管中國、歐盟、日本在盡早化解爭端解決機制危機上有一致看法,但要形成強大合力,讓爭端解決機制走出危機仍面臨考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