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陽9月6日電 (記者 周音)為提高發展中國高鐵工程技術,來自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近百名通信、信號專家5日齊聚河南南陽,共同見證鄭萬高鐵河南段通信信號專業施工工藝。
此次觀摩會是對鄭萬高鐵南陽東車站信號樓、通信機房、中繼15等工程現場進行觀摩交流,走進通信信號設備室時,分線柜、移頻柜、電源屏、組合柜、網線上走線架、理線槽、可視化電纜布線、網絡配線架等設備經過施工人員的雙手,已成為了一道道工藝品,組成了高鐵運行中最重要的“神經網絡”。經過專家團觀摩后一致認為,鄭萬高鐵通信信號專業所展現出的工藝,已達到通信信號施工工藝水平新的高度,并為今后此類施工提供了思路,定下了標桿!
中鐵電氣化局三公司鄭萬項目部在工程建設中,深度應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建立起高鐵站后“四電”首個全系統3D模型,解決了上萬個專業接口難題。同時,依靠BIM技術強大的數據存儲優勢,逐漸建立起一個系統全面的“鄭萬數字庫”。在這個龐大的數字庫里,各種類型基礎參數齊全、全程展現、分類存儲、可視化提取,為后期運營維護提供了極大便利。
此外,還采用了一大批國內高鐵施工首創工藝功法。如:信號室內中繼站采用電纜間預留爬架,該爬架可保護電纜減少自然磨損,延長使用壽命,降低維修難度,提高接地系統的安全性。
室外設備連接線首次采取德國進口外螺紋錨栓固定,相比傳統膨脹螺栓,可實現錨栓外露平整,拉力大,安全性能高。
業內人士戲稱,通信信號猶如高鐵動車組上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有了它們,整個高速鐵路系統才具有自動化、智能化、現代化、數字化和高科技化,列車運行時才有了安全保障。
鄭萬高鐵北起河南鄭州,南至重慶萬州,線路全長818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建成通車后,對促進河南、湖北、重慶等地,及沿線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