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也是技術活!“祖輩帶孫”?緣何常惹出家庭矛盾?
明天是國際家庭日。一個極具中國家庭特點的“祖輩帶孫”現象,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皆因隔代教養不僅對孫輩的成長有利有弊,而且往往還會影響到一家三代的和睦相處。上海師范大學“科學育孫萬家行”項目組今天發布一份調查報告,揭示了“隔代親”在家庭生活中的現實遭遇。
“雖然‘祖輩帶孫’現象很普遍,但祖輩與子女因為在育兒、育孫方面的觀念差異而導致的家庭矛盾也屢見不鮮。”上師大教育學院研究生俞峰是“科學育孫萬家行”項目的負責人,團隊成員都是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他們從去年底開始深入幼兒園、家庭、社區,大面積地與老人們接觸交流,在積累了上萬個家庭樣本的第一手調查資料后發現,大多數家庭的老人都因體恤子女工作辛苦,十分樂意幫助帶孫輩,但在方法上,老人們大都沿襲以往自己養育兒女的經驗,這就不可避免地與子女在教養孫輩的問題上發生爭執,有的甚至還釀成激烈的家長糾紛。面向幼兒父母的問卷調查表明,87.4%的家庭存在祖輩參與孫輩教養的情況,89.5%的幼兒父母承認平時會和老一輩在教養小寶寶的問題上意見不合。
“其實,我們也知道,現在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如果靠老經驗是帶不好小寶寶的。所以,我們也想多學習一點科學育兒的知識。”家住斜土路社區的王奶奶向“科學育孫萬家行”項目組反映,他們帶孫輩時特別喜歡和孩子互動,希望從孫輩那里也學到點簡單的英語會話、手機應用等知識,但小孩子常常很不耐煩地懟他們:“這么簡單的東西你也不會啊?”“我剛剛講過了,你怎么又忘掉了?”俞峰介紹說,他們的調查還發現,祖輩在教養中比較注重幼兒的身心健康以及品行養成,但在孫輩的智力開發、能力發展、興趣培養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能力十分弱化。連許多小寶寶都明白“爸爸媽媽管學習,爺爺奶奶管生活”這樣的角色分工。
調查還顯示,70.2%的幼兒父母表示,會積極支持祖輩學習有關現代科學育兒知識。于是,項目組開發出了一套“2+X”課程,送教到社區供老人們學習。其中的“2”是指線上的碎片課程與線下的系統課程。線上碎片課程包括微信公眾號、微課以及情景劇、電視節目;線下系統課程指的是項目組自編的《祖輩教養手冊》、《祖輩家庭教育學習手冊》,同時還設計了8大主題、16節社區宣講課程。“X”是指根據祖輩意愿而設置的多元化、個性化科學育兒學習內容。
令項目組的同學們沒想到的是,這套專供老人們學習的科學育兒課程特別受歡迎。在徐匯區湖南社區學校,一群爺爺奶奶就小寶寶“不愛吃飯”的問題展開了討論,希望能再開設一門“食育之道”的新課程。有一位爺爺在給課程的評價中留言:“以前總認為只要把小孫子養得白白胖胖就夠了,現在看來,只會管孩子吃喝拉撒睡的爺爺不能算‘及格’。”
不過,也有不少老人在家里遇到了窘境,希望得到專門的輔導。有位奶奶反映:“看到還沒上小學的孫女被爸媽每天拖到東拖到西,學鋼琴、學芭蕾、學外語、學算術、學游泳,孩子們累啊。自己每次提意見都被孩子的父母頂回去,為此,家里不知吵過幾次了。真的是我們的觀念老了,還是現在的家長太‘雞娃’?這個家庭矛盾怎么解決?”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