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8日電 近年來馬拉松在國內持續升溫,但違規現象卻屢禁不止。
徐州馬拉松一位大姐騎單車代跑、深圳南山半程馬拉松237人組團“抄近道”、三亞馬拉松收容車幫助選手作弊……還有各類替跑事件更是屢屢占據媒體版面。
這一次,個別跑者把違規行為施展到了馬拉松殿堂級的舞臺上。
伴隨著馬拉松熱潮,出國跑馬漸漸成為風靡于跑者間的一股新潮流,六大滿貫賽事之一的波士頓馬拉松成為備受推崇的打卡地。
作為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單項賽事,創辦于189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日前迎來了它123歲的生日,然而賽后卻曝出了不和諧的音符。
一位中國跑者通過社交網絡炫耀,聲稱其好友代她參加了今年的波馬賽事。這則微博迅速引發跑友聲討,也不免令人聯想起此前有消息稱“近百人波馬報名作弊”。
獲取波馬參賽資格的方式有兩種,其中之一是通過慈善名額或贊助商名額。包括波士頓馬拉松、倫敦馬拉松、東京馬拉松等在內的國際知名賽事,都會預留出相應名額,這也屬于官方認可的途徑。
據了解,國內一些旅行社或體育機構會通過慈善募捐或從贊助商處購買來獲得參賽名額,他們向跑友提供的直通服務也是來源于此。
六大滿貫賽事中,只有波馬一家設有成績限制,這也令波馬的直通服務成為熱銷品,因為不需要BQ(Boston Qualify)作為敲門磚。
“便宜的現在應該也得5萬,我聽到的是已經漲到6萬了,這個價格放出來會被全部搶光,甚至有人愿意花8-9萬去買一個名額。”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在他來看,“倒賣”馬拉松參賽資格背后或有不妥之處,但這些機構提供的名額是正式正規的。
之所以有跑友愿意花費數萬購買直通名額,這與波馬的高門檻有關,也就是第二種參賽方式——通過達到BQ后被錄取。在每年約3萬名參賽者中,有大概27000人是通過這一途徑報名的。
既然全世界數以千萬計的跑友都盯著這區區兩萬余個名額,物以稀為貴,參賽資格自然不會好拿。
波馬的參賽門檻到底有多高,才會讓人動起歪腦筋?
組委會以年齡、性別劃分不同組別,每個組別都設有相應BQ。只有在規定時間段內取得BQ,才有報名波馬的資格。比如今年的18-34歲年齡段,女跑者的BQ為3小時35分,男跑者為3小時5分。對于多數業余跑友來說,這個成績可望而不可及。
更恐怖的是,明年波馬還將繼續提高門檻,例如18-34歲男跑者的BQ為3小時。這是什么概念?根據《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男選手的BQ已達中國國家三級運動員標準!
成績達標,這還僅僅只是第一步。報名成績越好的跑者,將越優先獲得錄取資格,這意味著即便成績達到BQ,也不一定能出現在波馬的賽場上,名額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國際馬拉松和路跑賽事協會認可的賽事,均可作為跑者申請波馬BQ的參考。如果對成績存疑,組委會會通過郵件索取更詳細的證明,再進行驗證。有專業人士認為,這是容易被造假者利用的環節。
另一種情況是,跑者在其他比賽中以違規方式獲得BQ,再申請波馬。通過作弊報名,也許有時能夠逃過組委會的審查,但成績不會說謊。
值得一提的是,波馬參賽者的背號,就是他在所有選手中的排名。通過慈善名額或贊助商名額參賽的選手,其背號多為27000向后。也就是說,如果參賽者的背號小于27000,甚至是四位數、三位數,但其成績卻與BQ相距甚遠,那么其中端倪值得深究。
比如波馬官網數據顯示,13075號跑者完賽成績為6小時11分13秒,但她報名成績應在3小時35分之內;901號跑者完賽成績為5小時26分42秒,也遠不如3小時05分的BQ。
考慮到比賽日當天有雨,且存在臨時受傷、身體狀況不理想等意外因素存在,跑者成績確實可能受到影響。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極少數人有作弊行為。不過截止目前,波馬官方尚未就此發聲。
一位資深跑友說:“由于BQ的存在,有資格參加波馬的都是業余中的佼佼者。和最好的選手在一起,這種聚會式的感覺只有在波士頓才能真正體會到。”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在賽場上獲得的滿足感、在朋友圈中炫耀的虛榮心,這些驅使他們不惜以透支誠信為代價。如果一旦被發現,結果一定身敗名裂、得不償失。”對大滿貫賽事的盲目崇拜,成為一部分人冒險“造假”的動因。
某些時刻,“我為馬拉松狂”的劇情似乎正已一種偏激的方式上演著,這些違規者對馬拉松文化缺乏足夠尊重。花著大錢到國外違規跑馬拉松,如此鬧劇既傷害了這項運動的文化根基,也傷害了廣大中國跑友的形象。
中國馬拉松正處于成長階段,應珍惜來之不易的健康環境與形象,推動其有序發展。而這,需要每一位跑友的共同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