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道依山而建,蜿蜒前行。王東明 攝
“三高”福道“醉人”
福道于2015年開工建設,2017年底全部完成。嚴格算起來福道不過兩歲,但是年紀輕輕的它卻“三高”“感人”。
首先是顏值高。
福道全線規劃總長約19公里,是福州市首條城市山水生態休閑健身走廊。橫貫象山、后縣山、梅峰山、金牛山等山體脊,貫穿福州五大公園。
在現場,記者看到福道依山而建,蜿蜒前行,來來往往的行人像是穿梭在森林中。
福道
步道建設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態景觀,沿途還建有茉莉花園、榕樹園等。青山環抱的步道,滿目青翠,讓人“便覺眼前生意滿”。
步道建設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態景觀。王東明 攝
其次是成就高。
不同于其他棧道,“福道”的設計借鑒了新加坡的亞歷山大森林步道,采取的也是鋼架鏤空設計,這實屬國內首例。在2017年、2018年更先后獲得“國際建筑獎”、“新加坡總統設計獎”。
“走福道像是穿梭在山中,又沒有登山那么累。”福州市民賴慶龍表示,福道的設計很新穎,鏤空的棧道可以看到山的原貌,登到高處遠眺時還能看到自己的家。市民江如興更稱,在福道上可以盡覽“半個福州城”。
在福道上可以盡覽半個福州城。王東明 攝
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助理、景觀所所長王文奎介紹,福道“鏤空”設計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山體的原生態,底下的植被可以充分吸收陽光和雨水,體現了“生態”的理念。
如果建成公路一樣的步道,下面的植物可能就很難生長,這種鏤空的步道走過去輕盈,踩著也有不同于水泥地面的柔軟感。
福道的“鏤空”設計
還有,氧氣濃度“高”。
走在空中森林步道上,腳下是林木,身旁是樹冠叢,很多市民表示有人與自然融為一體之感。
據悉,為了改造提升福道沿河景觀,該地種植了榕樹、樟樹、柳樹等綠植近50個品種,大小喬木共9000多株,新增步道9公里,綠化17萬平方米。
整個棧道被綠樹包圍。王東明 攝
閩都春意濃,“福道”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踏春,看著棧道被綠樹包圍,宛如走進一個天然大氧吧,高濃度清新氧氣”醉“人心脾。
福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像是穿梭在森林中。王東明 攝
WiFi、景觀電梯它都有
有人覺得,福道繞著山體蜿蜒而上達數公里,攀爬起來是不是很困難?王文奎介紹,福道的設計非常具有人性化,坡度只有8°,走起來相對輕松;寬度兩米四,輪椅也可以輕易通行。
可能有人認為山上信號差,沒有WiFi?又錯了。福道配有WIFI 連接,觸屏信息板和游客交通監察器,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智能步道。
在福道沿線,還有游客中心、服務建筑、觀景平臺、景觀橋梁、山中涼亭等20余處休閑服務設施及消防、照明、通訊、安防管線等配套設施。福州市民江如興說,“福道沿線很多點都設有衛生間,為來這里鍛煉的人提供很大的便利。”
市民在福道上鍛煉
在環線懸空棧道上,有增設景觀電梯進行接駁,以縮短繞行時間。同時,為確保游客能快速便捷往返,福道著重將懸空棧道、登山步道和車行道三個對接形成環形系統。
荒山變“福地”
別看福道如今懸空穿林,風景獨好,四年前,這條步道還是一片人煙稀少的山頭。
一些住在福道附近的羅馬生態園小區的市民透露,原來這邊只有一條斷頭小路,再后面是一片荒山和墓地,現在變化真的很大。
近年來,福州市依托山水資源和歷史文化人文資源,以水系為骨架,將山林、公園綠地、開放空間等進行整合,以“沿江、沿河、環湖、達山、通公園”的具有山水城市特色的“綠島鏈”為打造目標,大力開展城市綠道建設,近三年福州市市本級共建設綠道386.38公里。
福道
福州市結合內河綜合治理,建設“水清,河暢,路通,景美”的濱河綠道。目前,已在市民家門口建成串珠公園168個,完成濱河綠道76條段、400公里,新建和提升公園綠地3000畝,市民身邊多了一大批可以休閑健身的公共空間。
市民在福道悠閑散步。王東明 攝
王文奎說,依托于福州的山、水,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綠道系統,使市民可以推窗見綠、出門進園,把福州打造成一個真正的慢性城市、幸福城市。
作者:鄭江洛 王東明 吳晟煒彭莉芳